Design Work
About Minggu
Honorary award
Brand cooperation
News
Contact us
关于功能解读的若干片段
2019-10-24




"“功能”遠沒有那麽強大,強大到可以通過類似沖突運算的方式,去解決人與人造物之間的矛盾。"



【惊 蛰】





師法從宋元,神思入晉唐。今人當在古意中尋造化。西方人的生存方式很直接,很現實,不繞彎子,建築空間要好用,首推功能性,現代主義興起後更是將“功能”的意義教科書化,以致相當長的壹個時期內,在中國本土設計語境中,也全民歌唱“功能”的美妙。其實“功能”遠沒有那麽強大,強大到可以通過類似沖突運算的方式,去解決人與人造物之間的矛盾,壹個舒適並擁有即時體驗的空間,是來自多維度信息傳遞的結果,所謂解讀空間,正是探索空間的覺知力使然。這種覺知充滿了冒險家精神,壹面攀向高尚的頂峰瞭望更為壯美的風景,也會因不慎跌落低谷後的慌亂,疲於應付失去邏輯的沖突運算,前者賦予設計營造的結果是突破與驚喜,後者只能是被動的接受,在應接不暇的壓力催生下將營造變得低劣不堪。


贰零壹捌年叁月



【变 迁】


傳統建造工法來自技工匠師,師傅帶徒弟,多數是師者告知結果,照著葫蘆先畫瓢,畫熟了原由自悟,有好學者,站在師傅的肩膀上將工法演練的純化,正所謂不在工法的革命中消亡,就在工法的革命中崛起,即便是“崛起”充其量也就是“演化”,偶有創新者,我們不耐煩的集結稱呼為“魯班”。西方工業革命後的建造工法四通八達,建築師時常參與到科學家的運算,比如建築模數的運算討論,可考為現代主義建築先驅柯布西耶與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於1946年在普林斯頓的會晤,新材料對於力學結構的幫助,高科技電腦運算的維度,使得工法脫離個體傳承時代,走向無所不能的群體高技時代。



後現代主義打破了現代主義的僵局,企圖讓高科技變得有趣而生動,回望物料的情感與傳統工法的自然。由東方智慧主導的建築理念,拋棄天空,將身體探向情感寄托的土地,希望觸摸建築的邊界,嘗試理解“無我”的生長感,工法遊離於高技運算與民間土木之間,無序、偶發、實驗、對話、自由切換,工法進入融匯再生長時代。


贰零壹玖年贰月文:潘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