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Work
About Minggu
Honorary award
Brand cooperation
News
Contact us
设计美学的东方人文价值研究
2012-11-25

内容摘要:设计美学中的人文价值存在于把人作为人文主体,在设计的过程中关注消费者使用时所体会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变化,从而使产品具备了某种精神特质和社会理想的状态,设计因此被赋予了一定的人文性。传统的文化价值是一个国家最深厚的财富。对东方传统文化人文价值深层次的挖掘和研究成了本文的目标。 

  

关键词:设计美学  东方  人文价值 

  

现代设计经过时代的变迁不断自我更新与完善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当今人文思潮的回归。“人文”一词起源于14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是文艺复兴文化的主导思想。主要针对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强调发掘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对其语言文字、自然科学和哲学进行研究,提倡一种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的非神学的世俗文化。 

人文学的产生,意味着一种以世俗的人为中心,提倡人性或人道的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取代宗教神学的旧世界观、价值观,因此,人文精神又可以称为以人间的世俗现象为中心和衡量取舍尺度的批判神学中心的精神。这对现代设计中以人的感受与需求为设计主体,在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还需要满足人的精神追求的设计宗旨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东方的人文精神,更多的凸现在它体认和效法天地之道,以礼仪去教化和规范社会中的人及其行为,改造和美化社会的道德精神。东方的人文精神尤其强调人在对天道的认识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进退、死生、荣辱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进行取舍和追求,以美化人的生活,实现人的价值。 

总而言之,人文精神是各种文化要素的复合体,如认知方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处世哲学、道德意识、审美情趣、人格理想、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爱国主义等等,都是构成一个民族人文精神系统的重要因素。 

人文价值的概念由人文主义思潮中派生,简单说来,即将人文精神赋予在某种载体上,通过一定的方式传达出来,体现出历史感、文化感等诸多内涵,最终获得社会认可的一种价值体现。人文价值概念属于美学的一个组成因素,是体现设计美学内涵的一种重要表现元素,在设计中,它与设计美学关系密切,互为补充,促进了设计中人性化程度的提升。“设计美学是从审美的角度认识设计、理解设计的一个窗口。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设计的所有领域,从产品到设计过程、设计方法;从物的使用、消费到多种价值尤其是审美价值的获得;从设计计划、构想到设计的技术、制造;从物的实用功能到设计的文化品位、艺术形式、风格;从造物的形式到造物的思想与理想;从设计之物的存在到设计艺术风格史、设计美术史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 

设计美学中的人文价值存在于把人作为人文主体,在设计的过程中关注消费者使用时所体会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变化,从而使产品具备了某种精神特质和社会理想的状态,设计因此被赋予了一定的人文性。正因为在设计中以设计美学为指导,注意到体现其人文价值,因而与人建立起情感联系,具有了生命力,最终具有了真正的人性。 

20世纪以来,由于科技进步、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时空距离缩小,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同时对本民族的文化发掘和保留,也成为一种趋势在各国出现。表现在设计中,就是各国经过对传统文化中人文价值的提炼和表现后,将之合理地运用于设计中。因此,对设计美学中的人文价值的关注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文化价值是一个国家最深厚的财富。对东方传统文化人文价值深层次的挖掘和研究成了本文的目标。 

  

1. 对设计美学的人文价值的表现 

  

筷子,是东方民族特有的饮食工具。一直以来,人们只是简单地把它作为吃饭的工具,很少去思考其中的人性因素和文化内涵。在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筷子不仅为我们带来了饮食的便利,而且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筷子 

的使用,体现出一种和谐的动作之美,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的和善之美,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美学观念,充分体现出了其深刻的人文价值,包含了我们与生活的环境和产生的文化之间的情感关系。一件普通的生活器物,特有的温润质感总让人打从心底感到安心,它们的共通点是实用、耐用、堪用,“器物之于人,不是只有消费性的、物质性的,还要透过「使用」才能看见美,进而感受美所带来的心灵抚慰、以及进到美的身后所代表的理想世界。  

与筷子所包含的人文价值相类似的,日本的茶室建筑可以说是日本建筑空间人文精神的代表。日本典型的茶室面积通常都比较小‚室内设壁龛‚其中挂上一幅画、或摆上一枝花以供人眺望。通过这种处理来达到以有限表现无限空间的扩展感。日本茶道来源于中国宋代禅宗倡导的和、敬、清、寂的教义,其目的是利用茗茶来修养个人性情和参禅悟道,以拂去俗尘而体认并表现清净寂静的佛心为第一要义‚ 特别强调禅茶一如。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日本的茶庭强调简素、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石水钵,供客人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是夜间的照明用具,同时也作为园内惟一的小品。园内植物主要为草地和苔藓。除了梅花以外,不种植任何观赏花卉,为的是避免斑斓的色彩干扰人们的宁静情绪。  

茶庭格调洗练、简约,并突出其“闹中取静”的山林隐逸气势,以便于沉思冥想,造园设计偏重于写意及平淡恬逸的境界。以禅宗心身感悟的方法,把人们引入一种淡泊清幽的脱尘境界,使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对精神空间的追求。  

茶室外部造型好像草庵,尺度不大,材料结构都很简朴、原始。茶室内部利用凹间、窗户和天花布置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小空间。素朴的自然材料,不加修饰,追求空寂、枯寒的气氛。这种自然、优雅的中性色调,配合阳光从外面射入,使得内外空间表现出洁净、安详的气氛,从而启发茶人的清静情趣,排除私欲,探寻本源,达到觉悟的目的。 

  

2. 设计美学的人文价值需求分析 

  

近几百年来,特别是在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进步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也为设计本身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社会和精神生活领域,科技的功能还是有限的,尤其对人类的精神层次的需求,如生活的意义、情感寄托、人自身价值的体现等。当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时候,人类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人文科学的领域,科技人文价值的体现是科技走向成熟化的标志,而在设计领域,人文价值的实现同样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不仅要考虑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更要考虑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价值需求,即所谓的实现设计美学中的人文价值。因此,仅从技术生产上考虑的产品就必然会忽略人类的深层次需求,解决因以科技为基础的理性产品的负面作用,必须以设计美学为指导的设计理念,合理地认识人文价值的重要性,构建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现代设计体系,才能获得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统一。 

目前,无论学术界还是设计界,对人文现象和人文价值的关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类既具有伟大的创造力,也存在很多无法解决的局限性和弱点。对设计美学中的人文价值的重视和开发,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理解人的生存方式、欲望及价值观念的变迁。,传统与现代,对抗与共生,碰撞与融合,解体与重构就真切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有很好地实现设计美学中的人文价值,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类自身的特点,设计并开发出优秀的产品为人类服务。 

  

3. 碰撞与融合 

  

更新总是与一定的外来刺激和借鉴、吸收等分不开的,当西方的几何质感遇到了东方的柔美线条,碰撞与融合过后,我们会看到什么?有时候语言很难形容,神秘的艺术触觉让最优秀的评论家也难把握,也许通过设计领域的时尚大师们可以给我们解答关于碰撞与融合问题答案。 

日本时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他的时装一直以无结构模式进行设计,摆脱了西方传统的造型模式,而以深向的反思维进行创意。掰开、揉碎,再组合,形成惊人奇突的构造,同时又具有宽泛、雍容的内涵。这是一种基于东方制衣枝术的创新模式,反映了日本式的关于自然和人生温和文流的哲学。他的作品看似无形,却疏而不散。正是这种玄奥的东方文化的抒发,赋予了作品以神奇魁力。 

他的创新关键在于对整个西方设计思想的冲击与突破。欧洲服装设计的传统向来强调感官刺激,追求夸张的人体线条,丰胸束腰凸臀,不注重服装的功能性,而三宅一生则另辟蹊径,重新寻找时装生命力的源头,从东方服饰文化与哲学观照中探求全新的服装功能、装饰与形式之美。并设计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观念服装,即蔑视传统、舒畅飘逸、尊重穿着者的个性、使身体得到了最大自由的服装。他的独创性已远远超出了时代的和时装的界限,显示了他对时代不同凡响的理解。 

  

  image.png

  

设计都是相通的,这一点在中国设计师吕永中的系列家具中也能感受得到,无论是茶桌,办公桌还是沙发榻,简约的造型,天然的材料,传统工艺与现代的生活方式,清凉宁静,每一件似乎都透着生命与尊严,矜持而美丽,传达一份从容不迫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他的作品在强调的当代人情感诉求的同时又兼顾地域和文化的特色,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唤起大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淡化功利主义,勾起人们对生活更深层次的思考。作品所揭示出的当代性告诉我们“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不能作为设计的目标,它只是设计的最低标准,而更高的追求应该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通过设计,推动大众对更高精神追求的探索。 


image.png


同样还有位于中国南京的“小东园”,原是前朝著名富商蒋百万祖宅,随着老城南保护性建设的推进,小东园得天独厚的位置以及其婉约的建筑院落关系,形成了一个绝佳的展示接待场所,在一个仅350平米的古建筑里,传统中式建筑的梁柱关系,有着令人叹服的人文美感,如何在不破坏任何老建筑表皮的情况下完成新的使用功能,消防、暖通、光电系统等是设计师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其次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相对全面的展示,让人感受到气质人文的接待氛围。设计师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元素巧妙的溶入进来,现代家具和灯具照明与传统文化的陶器、造景、水墨艺术相溶合,同时将现代人的行为法则和审美方式相结合,完美地表达出了设计师推崇的“仪式美学”观。在此设计主题之下,整个小东园空间非常协调,呈现出的是传统与现代碰撞之后的融合,艺术灵光带给我们的美学意向回味无穷。 

   

  image.png

 潘冉作品 

  

4. 解体与重构 

  

位于合肥市蜀山脚下的“观茶天下”是一处值得一提的茶楼会所。与以往的茶楼概念有所不同,设计师试图打破传统徽派建筑特点,再造现代都市喧嚣里的一番世外桃源。在这里设计师将经典的传统装饰元素,提炼并演变成为新的设计符号,在二楼品茶区运用了细腻并充满文化气息的细节装饰,以求汤清、气清、心清,境雅、器雅、人雅,真正表达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运用现代简洁的设计语言,将这样一处充满茶香的文化空间,拉近了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距离。空间中的流动性、透明性、开放性以及互溶性,充分体现了设计师旨在唤醒茶性和人性间共通的真理,色、质、形、香的复合体验使品茶者反观自己的本性—真、尚、美这一初衷。设计元素的打乱、解体,重构,音乐,茶,人,重生,一切构成一幅完美的东方画卷。 

  

 image.png 

 许建国作品 

  

5. 传统和现代 

  

东方的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它必须借助优秀的设计来展现文化的传承,传递不同文化下的设计价值。过去,由于受西方近代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东方文化中那些素朴的、非实证(或待实证)的、重人文的学说和方法大都持一种否定或怀疑态度,把它们贬之为非科学的、神秘主义的玄学,并期待着科学去把它们淘汰、消灭。例如中医中药,曾经被不少人看作是中国科学落后的标志之一。现在,中医中药的实践和理论中的科学内容,正在不断地被人们发现和重新认识。 

    又如,在传统东方文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以中国的儒、释、道为例),是比较侧重于个体经验的体认和直接把握,比较侧重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整体直观的,而缺少理性分析和概念推理。因此,当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中的实证方法,以及哲学中的理性主义、逻辑分析方法等传入东方后,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也似乎只有实证的、理性的、分析的才是唯一科学的认识和方法,而对传统东方文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则予以严厉的批评和否定。不可否认,缺少实证、理性、分析是传统东方文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的一大缺陷。但并不能由此断言个体经验体认和整体直观的方法就只有否定的一面。事实上,对这方面的问题,在理论上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同时,随着现代科学的日益深入发展,人们已开始明显地感觉到,实证和分析的方法也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带有强烈随机性的体认和直观的方法也并非一无是处。目前,东方人的思维方法已引起广大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科学家的浓厚兴趣。可以相信,传统东方文化中丰富的有关体认和直观思维方法的资料,经过选择和改造,定将转化为发展现代思维科学的有益养料。 

关于传统与现代这个论点,举一个室内设计的典型方案加以进一步说明。位于韩国庆畿道嘉平君邑内里462-4的厚斋,是一座古老的住宅,韩国一家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曾有不少的人建议把这里拆掉重建,房主人无法磨灭20年居住在这里的感情,执意把室内重新装修,其实装修费与新建费用相仿,但房主还是选择了装修,保留了一间非常富有韩国特色的坐息处,古朴的木桌,款式简单的米白色靠垫,柔和的灯光,充分的考虑了人的视角的,与人坐下来视线相平的韩国装饰壁纸,含情脉脉的向人们诉说着这栋老宅子曾经正在以及将来会发生的点点滴滴生活琐事,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但人们依然重视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岁月与回忆的珍贵,“厚斋”正表现了时间沉淀之后的厚实与凝重,经历岁月的传统住宅,经过改良与艺术加工,又焕发了生命的光彩。 

  

6. 结语 

  

东方文化中蕴含着巨大的人类智慧的能量,它不仅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还将对今日世界和未来世界的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今天的历史环境下,很有必要对东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合理地吸收西方文化,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人文价值走向等问题,加以深刻的历史反思。根据当前东亚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所提出的问题,在如何对待东方文化的问题上,我认为有许多方面是需要人们去认真进行探索和规划的。 

    在当今信息时代,东西文化之间的交流、相互吸收和融合,已成必然趋势。而与此同时,文化多元化和寻求保存不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特质的寻根意识,也在不断地增长。我们既不应因融合而抛弃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质,也不应因保存民族传统文化特质而拒绝交流、吸收和融合。对于这两种时代的趋势,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应当在认识上和行动上有一种自觉。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长期的封建统治、闭关锁国使得我们在这一强大的全球化、全盘西化浪潮前自行惭愧,因此,对于东方人来说,提高对于东方文化的自觉,尤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总之,亚洲的设计开始走向现代化,应引起我们对于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通过这种历史的反思,建立起我们对于东方文化的自觉、自尊和自信。让我们积极开发东方文化这座宝库,使东方智慧日进日新。在东方文化在显现其古老光辉的同时,更能呈现出崭新的时代生命力。 

  

参考书目: 

  

柳宗悦           『工艺之道』,台湾大鸿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艺出版事业部,2013 

樊美筠           『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李大钊           『东西文明根本之差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叶维廉           『寻求跨越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刘婉华.          『文心与禅心——中日古典园林审美意境之比较』,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 

郭成瑶           『生活境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汉宝德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三联书店,2006 

大隈重信         『东西方文明之调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中村元           『比较思想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中村元           『东方民族的思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今道有信         『东方的美学』,三联出版社,1991 

今道有信         『美学的将来』,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山本正男         『东西方艺术精神的传统』,中国人民大学,1992 

托马斯·门罗      『东方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来源:刘雪丹     日期:2012年.11月.25日